新闻简讯
展馆活动
通知公告
科普之窗
教育研究
招贤纳士
不可吃的“余粮”

大禹治水

      

   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,天下又逢大旱,民众无以充饥,某次大禹前往山中,遇到一个人面猪身,口吐人言的怪物,告诉他西山之土中有可充饥之物,于是大禹带领民众挖此物充饥,解决了饥荒,此物也因此被称为禹余粮。



禹余粮——中药材

      

    在剁手节越来越多的今天,如果真有此神物的话,岂不美哉!实际上,禹余粮在许多医学著作都有记载,如清代《本草述钩元》说“今惟会稽王屋泽路诸山有之,外裹若甲,甲中有白,白中有黄似鸡子黄,而重重如叶子雌黄,轻敲便碎如粉。”,不仅点明了产地,更详细描述了性状,可见并非虚构。



     

    不过,看到另一本清代医学著作《本草新编》的描述,相信吃土党们要失望了,书中是这么写的:“夫饥馑之民,肠胃未有不虚弱者也。用禹余粮之重物以充饥,非充饥也。正所以速之死耳。”,看来禹余粮不仅不能吃,还会加速躺板板。



褐铁矿

    

    所谓禹余粮,其实是一种叫做褐铁矿的矿物。说它是一种矿物有些不太恰当,因为其中混合着多种成分,以氧化铁矿物(针铁矿、纤铁矿、赤铁矿)为主、二氧化硅矿物(石英、玉髓等)以及粘土矿物等为辅,由于各种成分呈细小颗粒,难以区分,因此统称为褐铁矿。



与其他矿物共生的褐铁矿

    

    这些混合的成分呈现不同的颜色,符合书中提到的“甲中有白,白中有黄”,而“外裹若甲......轻敲便碎如粉”,则表明它有皮壳,质地疏松而性脆,常呈块状、钟乳状、葡萄状甚至粉末状,这是地表次生风化产物的显著特征。事实上,它的确常产在金属硫化矿床的地表氧化带,或者海相、湖沼相沉积矿床中。



原生褐铁矿

     

    作为含铁矿物,尽管其中混合的成分变化会导致含铁量各有不同,但总体来说褐铁矿的含铁量并不高,不过疏松的质地使它在冶炼中较容易被还原,因此重要程度虽不及赤铁矿和磁铁矿,却也可一用。由于分布广泛,在地表出露明显,它也被视作寻找铁矿的标志物。



黄土高原

    

    除了入药、炼铁以及找矿之外,褐铁矿最古老的一项用途就是做颜料。在人类社会早期,红黄色系的矿物颜料是最容易获取的,红色以赤铁矿为主要来源,黄色则主要来自褐铁矿,颜色纯净、杂质少的褐铁矿粉末常呈现土黄色,用在绘画或雕塑上尽显苍凉古朴之感,毕竟,就像赤铁矿染红大地一样,黄土高原的色彩主要是由于褐铁矿形成的,此外,湖沼成因的它,也为黄土高原曾经是一片巨大的湖泊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。

   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我们下期再见!

留言评论
留言专区
版权所有 石林石得利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©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ICP备19000264号-1
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11号
法律声明 丨
返回顶部